发布时间: | 2019-05-13 | 浏览次数: | 783 |
【喜报】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团队获得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
恭喜机械工程学院机电团队获得2018年度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
上海理工大学高端机电数控装备创新青年团队事迹材料
砥砺奋斗求卓越,精益求精创一流
上海理工大学高端机电数控装备创新青年团队现有教师16名,包括李郝林、刘劲松、王艳、麦云飞、陈光胜、范开国、景大雷、沈伟、迟玉伦、周静、景璐璐、冯春花、申慧敏、王双园、姜辉、李炳初。其中中组部“千人计划”1名,高级职称教师9名,40岁以下教师10 人,团队6成以上教师具有海外经历。近年来主持的项目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1项、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1奖、指导学生获省部级以上创新竞赛奖励 30 余项,研发的“晶圆级微球植球机”等高端机电数控装备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培养学生300余人,为上海高端机电数控装备行业及人才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1.扎根科研,勇于创新,引领行业发展
团队扎根科研,勇于创新,科研成果丰厚。由本团队老中青组成的科研团队成功研发了曳引式电梯、天然气管道大型卷板机等机电装备的关键技术,并先后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机械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
图1 科研获奖
团队在“千人计划”、“上海市优秀技术人才带头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刘劲松教授的指导下长期从事半导体、OLED显示模组和精密电子等行业专用自动化装备的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实现多项重大技术突破,累计授权国家专利49项。研发的“晶圆级微球植球机”填补了半导体高端封装装备国内技术空白,获得“第十一届(2016年度)中国半导体创新产品和技术”奖,产品代表上海理工大学参展第20届工博会,并在工信部的献礼十九大“国家重大技术装备成果”展示中位列第二十位,标志着国内在高端半导体先进封装装备领域的重大突破,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战略装备。
图2 刘劲松教授业绩
图3新研制的全闭环数控三辊大型卷板机及产品加工
图4 曳引式电梯部分关键技术示意图
团队还与上海机床、沈阳机床、上海电气、上海大众等国内高端机电数控行业龙头企业开展联合攻关,解决各类技术难题数十项,科研经费超过1000万元。团队近年来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各类省部级以上重点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 SCI论文120 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0余项。
2.站稳讲台,探索教学,培养卓越人才
团队多年来始终奋斗在教学第一线,敢于奉献,辛勤耕耘,以为国家培养卓越人才为己任,累计培养本科及研究生数百人,范开国老师获得全国素质教育先进工作者称号,李郝林教授获得了上海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奖,王艳教授获得了上海市教学系统“比翼双飞”模范佳侣称号,上海理工大学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称号。
图5 教学称号奖
团队积极探索机械类人才培养新模式,先后获得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两项。根据机械类课程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低等问题,青年教师沈伟在麦云飞教授的指导下,以《液压与气压传动》课程为试点探索教学模式,寻求教学改革,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获得上海理工大学教学成果二等奖。
图6 教学成果奖
团队注重教研结合,打造精品课程,将多年的科研积累引入教学过程中,陈光胜,范开国等青年教师在李郝林教授指导下积极参与了上海市精品本科教程的实施,近年来团队累计出版《机床数控技术》等国家级精品教材数部。《数控技术》是上海市精品课程。
图7 团队出版的部分国家级教材
为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和成长,团队开展了学术导师举措,周静,冯春花,景大雷,申慧敏等青年教师在学术导师李郝林,麦云飞教授指导下提高教学能力,积累教学经验,多次获得校级课程优秀奖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
图8 课程优秀及教学竞赛获奖
团队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积极指导学生参加上海大学生创新创业比赛,创造杯等比赛,各类获奖30余项,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还积极与学生组织各种形式的交流活动,利用教师激励时间为学生解疑答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积极性,指导学生就业。麦云飞教授还获得了校优秀就业指导教师的称号。
图9 指导本硕学生的成果
3.挂职科技镇长,助力校企产学研合作
团队长期致力于校企产学研技术交流与合作,王艳教授因此获得江苏省“创新创业”人才称号。团队青年教师陈光胜、范开国、沈伟自2016年以来先后参加江苏省委组织部“科技镇长团”项目,在苏州市相城区挂职科技镇长。三位青年教师在挂职期间,以上海理工苏州精密制造研究院为载体,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之间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开展校企间的技术交流与产学研合作,组织上海理工、上海交大、同济大学等上海市高校与苏州市相城区板块企业之间的校企科技、人才对接与咨询服务活动100多项,技术培训和讲座30余场,促成苏州市丰谷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上海理工大学合作共建各类科技研发及校企实验室十余个,帮助苏州道森钻采设备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大华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等企业解决技术需求50余项,合作项目金额超过500万元,2人被苏州市政府评为“优秀镇长团团员”。
图10科技镇长走访企业、组织项目对接
4.助推国际交流,打造双一流创新平台
针对上海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以及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需要,促进上海市地方高水平大学建设和学院发展,围绕高端数控装备智能制造技术,李郝林教授多次赴国外调研,与德国柏林弗劳恩霍夫 IPK研究院、斯图加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合作在上海理工大学建设数控装备高水平国际实验室,引进了一大批世界顶尖专家和学者,在数控装备技术、高端装备智能化设计技术方面获得标志性科研成果,相关研究成果应用于上海机床、沈阳机床等国内重点企业,形成国内一流的数控装备关键技术研究平台,促进我国数控装备技术的进步。依托数控装备国家联合实验室,范开国、陈光胜、迟玉伦、沈伟等青年教师在李郝林教授的指导下,先后赴斯图加特大学、利物浦约翰摩尔斯大学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目前已成长为高端数控技术上海市高水平大学建设战略创新团队的骨干成员。
此外,在李郝林教授的努力下,团队与全德华人机电工程学会多次组织举办了中德先进制造技术论坛,与日本福井大学、韩国釜庆大学组织举办了中日韩先进机械与动力工程国际会议等国际高水平学术会议。通过国际学术交流,提升了青年教师与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图11 组织国际学术交流
总结过往,我们追求卓越,精益求精;展望未来,我们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团队将继续以推进上海建设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创中心为己任,始终奋斗在高端数控装备创新型产业技术服务与卓越人才培养的第一线,在科研、教学、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工作中敢于突破,勇于创新,进一步为上海乃至全国机械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有效推动“中国制造2025”等国家发展战略的加速实施,为将我国建成具有全球引领和影响力的机械强国奉献青春和热情。
供稿:上海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