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2020-07-18 | 浏览次数: | 24 |
[第一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六峰山革命烈士纪念碑
7月17日,上海理工大学暑期实践团队“八方研迹队”广西钦州分队队员与中石大(华东)沧海横流实践队两位成员,一同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六峰山风景区,对位于六峰山山南处的革命烈士纪念碑进行参观。
于17日下午五点半,太阳即将下山之际,团队成员到达了六峰山的入口。
烈士纪念碑位于六峰山的山南,从六峰山正门进入,继续步行五分钟就可以到达山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
由于白天的太阳比较猛烈,此时出行的人寥寥无几。团队成员在环山路行走了大约15分钟之后,终于在后山小广场偶遇了三个高中生。面对突然出现的镜头,他们表示十分害羞,但是经过实践队队员的一番解释之后,他们接受了采访。后面又遇到了一些来健身的叔叔阿姨,也一同进行了采访,同时尊重他们的意见,不进行拍摄。
他们表示,虽然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但是对于学生来说,只有在清明节等时间点,学校组织活动时才会过来参观,平时即使时常路过也很少进行参观探寻。对于一些年长一点的市民而言,相较于青年人,他们对于烈士纪念碑参观的感悟更多,更具有情怀。
在此次实践活动中,团队成员瞻仰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并结合《灵山文史通讯》等资料,走访了景区内主要景点,回顾了灵山革命斗争史及建设史,进一步加深了对革命先辈的敬畏之情以及对灵山这座青春的千年老城的热爱。
[第二站]
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灵山中学八角塘
7月28日,上海理工大学暑期实践团队“八方研迹队”广西分队队员独自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灵山县灵山中学八角塘——日本飞机炸弹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考查。由于参观地点位于灵山中学校园内,且此时正是假期,实践队员经过一番说明才顺利进入。
八角塘,原是日本侵略军的飞机炸出的巨大炸弹坑。1939年冬桂南会战爆发,蔡廷锴率第二十六集团军总司令部进驻三海岩,指挥所部抗击日寇,扼守钦州至南宁的交通线,蔡将军就住在三海岩旁边的小岩洞内,日寇侦知,遂派飞机于岩前投下巨型炸弹两枚,致成巨坑,后经整葺,遂为八角塘,塘畔树“九一八国耻纪念碑”,并辟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警后人。
实践队队员在八角塘前进行参观
八角塘
同时,在八角塘边,立着一块“九一八国耻纪念碑。关于这块纪念碑,现有的资料说明,于1939年11月18日,蔡廷锴将军率二十六集团军进驻灵山县城,指挥抗日战事,总司令部驻在穿镜岩。1940年3月17日,灵山县城为日军占领,人民苦遭劫难。于20世纪80年代初,灵山中学师生在校园东区水沟中发现“九一八国耻纪念碑”,将其挖出。2001年7月,学校修整三海岩前一带的环境,把该碑立于抗日时日本飞机投下的炸弹坑旁,以修示后人。
“九一八”国耻纪念碑正面
“九一八”国耻纪念碑后记
图中右上角处岩山为穿镜岩
实践队队员来到穿镜岩山脚下,由于考虑到安全问题暂时放弃继续前往。
经过对校内值班老师和工作人员的采访,队员了解到,校内学生、灵山中学校内老师比较关注对学生爱国主义精神的教育,同时由于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正是位于该校校园内,在日常的活动,如校运会爱国主义趣味知识竞赛活动,对八角塘和穿镜岩的接触较多,所以师生对此相对了解。不过对于校外人员来说,了解还是相对较少。因此队员认为,在校师生可以通过一些探寻讲解的方式来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了解,同时也可以通过参与一些趣味活动来引起青年学生对了解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