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材料学院】追忆峥嵘岁月,共寻美好未来——体育&外联&志服 再忆红色经典,紧跟时代步伐

发布时间: 2020-10-06 浏览次数: 10


    在新中国成立71周年之际,为突出立德树人,上海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团委学生会决定举行团干培训,带领同学们重温红色记忆,追寻红色足迹,回顾党带领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引导学生缅怀先辈,以坚定同学们的爱国信念,培养同学们的爱国热情。


105日,在学生会副主席的带领下,我们从学校出发前往此次行程的第一个景点——宝山烈士陵园。陵园安葬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上海战役宝山战区牺牲的1884名烈士遗骸;烈士史绩陈列室和大型画廊陈列着人民解放军解放上海时英勇作战、顽强歼敌的历史质料、照片和部分烈士遗像、生平事迹等。一踏入陵园,映入眼帘的便是墓区,我们倍感森严和敬畏,因为这里安葬着为解放战争而牺牲的烈士遗骸。中央耸立着一座15米高的烈士纪念塔。纪念塔背后,是一座百万雄师胜利渡江的浮雕碧照。随后我们来到纪念馆,这里陈列着英勇牺牲的部分烈士事迹和遗物。我们慢慢地参观着每一件物品,仿佛身临其境,既感受到了当年战争的痛苦,又庆幸当下的幸福生活。


纪念红色经典

      结束对烈士陵园的参观,我们便去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公园。它是全国88个纪念点之一,秉承了馆园合一”“文绿结合理念,着力打造一个中心、四个基地,即淞沪抗战史展示中心和淞沪抗战史研究基地、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防教育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基地,成为上海的重点文博场馆。纪念馆置身于濒江临海、绿树成荫的临江公园中,馆园合一、整体环境协调。


      我们先后参观了30米长的淞沪魂石刻主题画墙、淞沪军民抵抗日军侵略大型雕塑和《义勇军进行曲》曲谱墙等艺术建筑等。每一件艺术品都能使我们的心灵得以震撼和洗礼。吃过午饭后,便集合返校了。


      通过这次活动,我们不仅放松了身心,缓解了学习压力,还了解到很多红色事迹,深切地体会到了红色精神。我们定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传承红色精神,为创造和谐的社会而奋斗。

 

红色经典之见证,中国革命的起点

      103日早上8点,冒着蒙蒙细雨,我们一行人相约老图书馆门下,领取此次活动的重要信物”——小红旗。很庆幸我们小组的红旗数量可以保证全组人员人手两份,带着此份光荣,我们向着目的地出发了!老天很照顾我们,六人小队出发时,落雨已没了踪影。拿着小红旗,在组员的欢声笑语中,漫长枯燥的行程也很快地溜走了。来到了第一打卡点,中共一大会议旧址。

 

      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新生,位于上海市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一幢沿街砖木结构一底一楼旧式石库门住宅建筑,坐北朝南。她的特殊性已是其他地方不可替代的,也正是如此每年都会有成千上万的同胞慕名而来,去瞻仰她的荣光。我们到那时,已是930分,展馆外早已挤满了人。进馆的排队长龙也已将尾巴甩到吓一跳街道了。让我们为难的不是要排多久的队,而是有没有机会排。因为疫情原因,展馆要限制管内的人流量,每个时间段只能进去一小部分人已经预约的人。我们只有像其他游客一样,在馆外拍照打卡了。虽未尽意,却不留大憾。


      随后,我们步行转到下一个红色景点——上海韬奋纪念馆。它的位置比较隐蔽,在一所小区的普通住宅中。参观韬奋纪念馆,深入地了解邹韬奋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新闻记者和出版家,非凡的人生经历和坚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其创办的生活书店在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印迹,与书店相伴的是邹韬奋个人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不断加深,从同情共产党到通过接触认可共产党的主张、宣传马列主义,再到临终前递交申请书,这一心路历程让全体参观者更深刻体悟到韬奋精神的内涵与价值。他开时代先河建树众多,他秉持民主自由思想奋斗不辍。大时代造就大英雄,49岁的人生岁英年早逝但了无遗憾。不禁感慨,生如夏花,死如秋叶,先生是也。


     通过此次参观学习,不说有滔滔感想,小小感悟还是颇多。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深一步地懂得了社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绩。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
  • 联系电话:021-55272507
  • 邮编:200093
  • 邮箱:tuanwei@us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