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风采

【医食学院】云学习最终讲:“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探索”主题讲座

发布时间: 2020-07-25 浏览次数: 10


724日下午14:00,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爱国主义暑期夏令营迎来了最后一个思政理论模块的学习:“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央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探索”,此次云学习活动通过腾讯会议在线顺利举行。

第四次云学习部分与会成员


本次讲座由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生导师王丽副教授主讲,王老师利用经典史料图文,分享相关的纪录片和电影,为大家生动详实地讲解了中央革命根据地探索的艰难历程。


讲座开始,王老师首先强调了学习历史时学习经典文献的重要性,介绍了毛泽东的主要著作包括《毛泽东早期文稿》、《毛泽东选集》、《毛泽东文集》和《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等。而今天我们所学习的重要著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正是选自《毛泽东选集》的第一卷。





毛泽东的主要著作



王老师从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作为切入点开始讲起,介绍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诞生的时代背景。当时正值大革命失败,迷茫与悲观的氛围在党内充斥,紧急召开的“八七会议”也只是笼统地反对右倾机会主义。此时左倾盲动主义抬头,毛泽东等同志选择走上井冈山,坚持武装斗争,开始了中国革命根据地的艰苦探索。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


接下来的讲座,王老师讲述中央革命根据地的探索主要有三个阶段:困苦与迷惘:走下井冈山、赣南闽西的考验与发展、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入农村,国民革命暂时进入低潮,毛泽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以林彪为代表的有悲观思想的“右”倾机会主义者,在强敌进攻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能打多久”的疑问。

对革命根据地的最初探索,井冈山虽然有它的初期优势,但随着后续的发展许多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于是毛主席提出要走下井冈山,并且总结了创立革命根据地的条件。由于赣南闽西的主要问题在土地政策方面,故而王教授也重点讲述了毛主席对土地政策问题的解决方法。

《星星之火》原本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1930年给林彪的一封信。是为答复林彪散发一封对红军前途究竟应该如何估计征求意见的信。毛泽东在这封信中批评了林彪以及党内一些同志对时局一种悲观的思想。

《星星之火》原稿内容


毛泽东在信中运用唯物辩证法,科学地分析了国内政治形势和敌我力量对比,批判了夸大革命主观力量的盲动主义和看不到革命力量发展的悲观思想,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的”。信中充分估计了建立和发展红色政权在中国革命中的意义和作用,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这是在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斗争所作出的新结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重大发展。


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做报告

随后,王老师对革命根据地探索的历程进行小结,并且强调的当时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革命作风。王教授鼓励我们,要:学习历史,坚定道路自信;加强思想建设,继承革命精神;注重调研,积极理论创新。

对革命根据地探索的小结

在互动提问环节,部分营员积极提问,与王老师就“中国革命与改革”“中国的土地政策”等问题进行了交流。王老师也对土豪分田地与农业公社化运动做法的差异两个问题发表了自己的观点。

部分营员交流内容

最后,王教授推荐同学们阅读《反对本本主义》这篇文献,希望同学们不是因为学政治硬性阅读,而是因为对这些文献感兴趣去学习。

推荐阅读文献


关注我们

联系我们

  • 地址:上海市杨浦区军工路516号
  • 联系电话:021-55272507
  • 邮编:200093
  • 邮箱:tuanwei@usst.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