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 2020-07-15 | 浏览次数: | 10 |
2020年本来是我国脱贫攻坚的决战之年,但是2019年底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深刻影响我国和全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现阶段疫情仍在持续产生影响。
在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食品学院周星老师的指导下,团队决定对后疫情时代我国西部地区果农、菜农群体的脱贫攻坚情况进行调研。根据团队成员所在地,分为四川和宁夏两个地区。
四川调研
地点:四川广元旺苍县三江镇的一个小村落
采访内容:团队采访了村中的一个生产队的队长以及两位家里被评为精准扶贫户的村民。相比本地的其他地区,这个小村落地势比较平坦,又距离三江镇不远,因此拥有比较长的种植、售卖蔬菜的历史。除了部分出门务工的村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蔬菜,是镇上的居民主要的蔬菜来源之一。
据队长介绍,本次疫情对于当地蔬菜的影响并不是特别大,比如因为近处的化肥供应点有充足的储备,所以不存在化肥、农药中段供应的情况。队长所说的影响不大,在疫情最严重的一段时间(正月、二月、三月),由于病毒的威胁,镇民大都居家不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蔬菜销路受阻,对此,大多数村民都束手无策,只能把蔬菜拿去喂鸡喂猪,甚至眼睁睁看着这些蔬菜烂在地里。对此,政府也采取了一部分政策,比如为在家里种菜的村民提供了一些种子,包括白菜、萝卜、生菜等。
团队采访农户
随后,我们又采访了两户精准扶贫户,其中一位老人对我们讲,家里现在的主要收入并不是种菜,因为她和老伴身体都不好,很久以前就受过了伤,无法参加体力劳动,家里已经不种菜了。据她讲,她们目前基本靠养老金以及国家的扶贫资助生活,也不是特别困难。问到老人有没有其他增加收入的途径,她提到了家里养的蜜蜂以及一些鸡鸭,每年也都能创造一部分额外的收入。
另外一位被采访者补充道,政府除了给在家种菜的村民提供了一部分种子外,还向大家承诺了每亩地三百元的补助,只是她目前还不清楚这些补助有没有到位。此外还谈到一个问题:排除疫情最严重的那段时间镇民居家不出导致菜农销路受阻之外,很多人留在家乡自己也种了菜,这就导致菜农的蔬菜卖不起价。比如原本一块多、两块钱一斤的番茄,现在只卖五角了,而且这样的情况已经持续了一个多月了,这在以往都不曾出现过。所以这位阿姨讲,今年种的地比以往多,但是收入却比以前低了。
总的来说,广元地区并不是疫情最严重的地方,菜农在这段时间也受到了一些影响,但是基本都还在可控范围内,并没有发现有长期影响的存在。
宁夏调研
地点:宁夏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芦花村
采访内容:芦花村地处银川郊区,离市中心较远。采访前了解到,芦花村里大多数人都是农民,以种菜为生,并且了解到,现在芦花村的住户们所住地方是国家安排的。
采访的这家农户家里种植了玉米,西红柿,莲花菜等蔬菜,采访中得知,此次疫情对他们也是带来了一些影响的,因为居家隔离的缘故,小贩们来采买的比较少,自己出去售卖也卖不了多少,对于堆积下来的农作物也没法处理,尽力将它们都卖出去。
团队与采访农户
采访中,刘先生提到疫情期间有些直播平台帮助卖农作物,但是这种活动需要大型厂家,对于他们这种个体农户,达不到直播平台的需求量。刘先生还提到之前有大学生来做社会实践,帮助他卖农作物,但因为他们卖的量少,对于刘先生来说,效果并不显著。
相较于大型一些的农场,个体农户们在疫情期间还有受到了影响,平时农作物都会通过小贩运往外地,疫情期间只能在市内销售,但收入并不可观。而且一些直播平台,因为一次直播需求量较大,个体农户提供不了那么多,所以无法通过直播平台出售。
问卷调查
针对初次采访以资料汇总所发现的问题,团队组织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主要为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内容主要是关于后疫情时代果农菜农的脱贫攻坚现状的了解情况,并收集大学生们对现有问题给出的建议。收集总结调研过程中得到的数据反馈以及具体的相关下发政策。
提出对策
一、关于疫情期间销路受阻以及蔬菜量多,致使蔬菜价格低廉,收入有所减少的对策。
1.政府提供部分经济援助以及物资援助,
2 . 督促各级组织按有关规定在无现症病例区、散发病例区做到不封村、不封路,使蔬菜销路畅通;
3 . 充分发挥全省供销社系统组织和渠道优势,加强农业生产物资的储备、运输和销售;对农产品运输车辆提供政策上的便利。
4.二次加工,做成腌菜等能够长期储存的产品;
5 . 政府组织当地大学生对农户如何运用电商进行指导,帮助销售。
6.对蔬菜生长进行调节,通过人为的管理方式,让其生长迟缓,拖延蔬菜成熟收获的时间。
二、关于农民不懂网络销售的对策
1 . 政府与电商与当地电商协会牵头协助。
2.数字乡村战略。
3.扶持农产品加工。
4 . 支持乡村创新创业。